在工业制造领域,铆接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连接方式,尤其在塑料部件的连接中应用广泛。不同的铆接方式各具特点,本文将对脉冲电流塑料铆接与其他常见铆接方式进行详细对比。
塑料热熔铆接机是将两个相同的连接界面用热板加热到粘流态后,移开热板,再给连接界面施加一定压力,从而形成牢固的连接。其工艺过程主要包括加热、合缝加压、冷却三个阶段。这种铆接方式的优点是铆接表面光滑无毛刺拉丝,能保证连接部位的美观度。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即铆接时间较长,通常需要 10 - 20 秒,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
超声波铆接采用振动摩擦原理,使塑料表面融化后固化形成铆接头。其焊头材质一般为钛合金,并且焊头需要定制生产。焊接时间较短,通常在 1 - 5 秒。焊头生热原理是振动摩擦生热,这种方式利用高频振动产生的能量使塑料局部升温融化。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由加热电源和铆接机头组成。每个热铆头用一个 100W 的脉冲温控器控制,启动后热铆头发热。铆接完成后进行吹气冷却。由于热铆头是在冷却下抬起,可实现热铆工件美观、不粘塑料件、不拉丝、不易龟裂脆化、成形速度快等优点。熔接头还可以根据实际不同的外观需求定制。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在温度控制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脉冲电源自带测温功能,能够实时监测并显示铆接过程中热铆头的加热温度曲线,从而实现温度的正确调节。同时,通过变压组件、电磁阀组、温度传感器的配合及微机控制,可实现对脉冲电流、热熔温度、热熔时间的精准控制,达到铆接头瞬间高温热熔塑胶进行铆接的目的。这种精确的温度控制可以避免或减少粘胶现象,使铆接点光滑美观牢固。
原有的塑料铆接工艺,如恒温塑料铆接和脉冲加热塑料铆接等,都面临温度无法实现精确的实时温度控制的问题,更无法实现每个铆接点的单独微调控制。每个点的温度不统一容易产生铆点拉丝或毛糙等不良现象。例如,传统的塑料热熔铆接机在加热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个连接点的温度均匀一致,可能会导致部分连接点过热或加热不足,影响铆接质量。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具有成形速度快的优点。由于其采用可控制的瞬间加热和冷却的工艺方式,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铆接过程。相比之下,塑料热熔铆接机的铆接时间较长,一般需要 10 - 20 秒,而脉冲电流塑料铆接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铆接效果,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前文所述,塑料热熔铆接机的加热、合缝加压、冷却等工艺步骤需要较长时间,导致整体铆接时间较长。超声波铆接虽然焊接时间较短,通常在 1 - 5 秒,但在一些复杂的铆接场景中,可能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完成,总体时间也不一定比脉冲电流塑料铆接有优势。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能够实现热铆工件美观、不粘塑料件、不拉丝、不易龟裂脆化等优点。其精确的温度控制和瞬间加热冷却工艺,使得铆接点光滑美观牢固,铆接质量较高。装配的金属与塑料组件经热铆固定后,牢固、紧密、稳定,具有高抗冲击、抗腐蚀性,抗震且耐候性强,确保产品的质量长期稳定可靠。
传统的塑料铆接方式由于温度控制不准确,容易产生铆点拉丝、毛糙等不良现象,影响铆接的美观度和牢固程度。例如,塑料热熔铆接机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如果温度不均匀,可能会导致铆接部位出现气泡、裂纹等问题,降低铆接质量。超声波铆接虽然能够快速完成铆接,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因为振动不均匀导致塑料件局部损伤,影响铆接的可靠性。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无须添加粘接剂、溶剂、填料和紧固件,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其模具简单容易置换且模具的使用寿命长,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其生产效率高,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的铆接任务,也间接降低了成本。
塑料热熔铆接机需要使用热板进行加热,设备成本相对较高,而且加热过程中能耗较大。超声波铆接的焊头需要定制生产,成本也不低,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焊头的磨损和更换也会增加成本。
脉冲电流塑料铆接适用于汽车车灯,汽车内外饰件,家电,手机数码产品传感器,摄像头部件(包括 PCB 板,金属板,传感器元件 LED)等的塑料与塑料、金属与塑料铆接。其铆头、铆枪体积小,特别适合多点密集安装的地方,并且不会因其热源影响已安装器件的质量,特别适合对已安装好的 LED、电子元件板的热铆接。
塑料热熔铆接机适用于对铆接表面美观度要求较高,但对生产效率要求不是特别苛刻的场合。超声波铆接适用于一些对铆接时间要求较短,且塑料件结构相对简单的场合。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塑料件和电子元件的铆接,这两种方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综上所述,脉冲电流塑料铆接在温度控制、铆接时间、铆接质量、成本和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实际工业生产中,应根据具体的需求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铆接方式,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